孔隙度分析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等物理性质的测试仪器。其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分子在材料表面的物理吸附现象,通过测量吸附气体的量来计算材料的表面积和孔隙结构。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多种测试模式,如全孔模式、介孔模式和比表面积模式等,以满足不同材料和测试需求。
孔隙度分析仪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低温氮物理吸附法(静态容量法)等。在测试过程中,已知量的气体(如氮气)被充入样品管中,通过测量压力变化来计算吸附平衡时被吸附气体的摩尔质量,进而确定等温吸附-脱附曲线。利用理论模型(如BET模型)可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参数。
1、真密度及开孔/闭孔分析:通过静态真空容量法,利用高纯氦气或氮气等气体,对样品进行吹扫处理以清除孔中杂质后,测定样品的真密度以及开孔、闭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开孔率和闭孔率。如ZM601真密度及开孔/闭孔率分析仪可满足相关标准,预设程序化模式计算开孔/闭孔率、等容压缩率和刚性泡沫破l度等参数。
2、比表面积分析:借助气体吸附原理,采用静态物理吸附法,可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例如全自动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能通过氮气等吸附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量,结合相关理论模型,计算出材料的比表面积,其分析范围一般不低于0.0005m²/g至无上限。
3、孔径分布分析:可以测定材料的孔径分布情况,了解不同孔径大小的孔在材料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孔径分析范围不低于3.5Åto 5000Å,能够为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提供重要依据。
4、脱气处理:通常配备独立的脱气站,采用真空、流动气体吹扫及加热等方式对样品进行脱气处理,去除样品表面吸附的杂质和水分等,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如一些仪器的脱气站可在真空状态下直接将样品管转移至分析站,且脱气温度等条件可根据样品特性进行选择。
5、数据记录与分析:具备强大的数据库,可存储多达几十种测试模式,并能自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如吸附量、压力、温度等。同时,还可进行PDF电子版打印及Excel数据导出,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以及进行不同时间、相同样品、相同测试模式数据和分布曲线的对照查看和打印。